最新消息

廢蚵繩變布料

2021/4/22

台灣化學纖維股分有限公司為擴大海洋廢棄物用利用,把嘉義沿海常見的蚵繩回收還原再製成布料。
嘉義沿海1年約產出1375噸廢蚵繩,沒地方去化讓公部門很頭疼,由於台灣化學纖維股分有限公司漁網還原再利用技術成熟,嘉義縣環保局攜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、台化公司一起把廢蚵繩再利用,透過循環經濟的概念,共同為海洋環境改善盡一分心力。

台化公司3年前開始以漁網回收製成紡織原料,再賣製衣公司,2018至今年已處理超過800噸的廢漁網,產出372萬碼尼龍布料,可製成186萬件環保機能衣、褲,預計漁網廢料製成的機能衣今年8月就會上市。

看中台化成熟生產技術,環保局、海保署和台化展開三方合作,由海保署補助嘉縣回收蚵繩海洋廢棄物,再交付給台化,從2020年起試辦至今年,共提供台化約100噸廢蚵繩進行循環利用,加上桃園、台中、新北及高雄等地廢漁網,環保局認為,未來應可提供台化穩定數量進行還原再製。

台化公司指出,台化是全球少數成功量產以化學法散聚回收耐隆的企業之一,廢耐隆經過溶融、散聚、精煉等製程還原回原料己內醯胺,所生產的耐隆絲品質經品牌商認證,尤其進一步把海廢回收產品與品牌結合,用於生產機能性戶外、運動服飾等,真正做到海廢變黃金。

翁章梁說,嘉義縣為牡蠣養殖大縣,大量產生蚵繩已成為環境嚴重問題,然而長期缺乏去化管道,縣政府苦無解決之道,如今透過循環經濟的概念與實際行動,廢蚵繩有了去處,感謝海保署提出廢漁網及蚵繩回收再利用計畫,以及台化的生產線,可望解決長久以來養殖牡蠣產生大量尼龍繩廢棄物問題。

今天的發表會上,台化公司也精心籌畫拍攝製作公益影片「循環經濟海廢變黃金」,呈現嘉義縣牡蠣養殖產業樣貌及所產生漁業廢棄物帶來衝擊,中央及地方政府與產業攜手合作解決漁業垃圾問題,並由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擔任首映引言人,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。

Related links